■ 社論
  要面對那些仍隱藏在黑暗中的不明威脅,警民之間應有更多的互信。而充分的信息公開,嚴格的依法處置,才是戰勝突發安全事件的前提和基礎。
  5月28日晚9點多,山東招遠的一家麥當勞餐廳內的一起命案震驚全國。一名就餐的女子遭到6名男女瘋狂毆打,最終不治身亡。現場民眾拍攝視頻發佈後,觸目驚心的場面迅速引發輿論關註。據警方調查,犯罪嫌疑人均系邪教組織“全能神”成員,為發展邪教組織成員,在麥當勞向就餐人員索要電話號碼,遭被害人拒絕後,遂對其進行毆打。
  這起命案昨日成為網絡輿論場上最受關註的刷屏議題。僅某門戶網站客戶端上一篇相關報道的網友跟帖,就超過了126萬,為近十餘年來所罕見。
  傳播學上通常認為,網民對個案的關註並願意就個案發表意見,多源於“鏡中我”理論——即在他人的故事中,看到了自己的影子。一位網友的評論如是稱:我是普通人,我經常一個人坐在餐廳里吃東西,我不會隨便把電話號碼給陌生人,我打不過六個男女,我沒有卡宴,我也會被活活打死。
  “招遠命案”給普羅大眾所帶來的強烈衝擊,核心正是這種透骨的悲涼,而這是民眾恐懼情緒的第一個來源。“今晚我們都是××人”,本是網絡輿論場上被過度使用的濫俗之句。但在“招遠命案”曝光後,卻被多數網民默默承受。這一晚,我們都是被害人。這不是煽情,而是我們不得不接受的事實。
  綜合警方信息、媒體報道與網友曝料,對“招遠命案”的事實描述大致清晰。但招遠警方的第一次案情披露中,稱六名嫌疑人在就餐時“與鄰桌的被害人發生口角,繼而對被害人進行毆打”。這其中的“口角”說引發輿論群起質疑,為一宗本應警民同心應對的惡性事件橫添了枝節。
  就目前所知的事實而言,被害人只不過拒絕了一個陌生人索要電話號碼的請求,無論是從情理上還是法律上,都完全正當。施暴者在毆打被害人之前的騷擾行為更接近越來越“活躍”在刑事司法中的“尋釁滋事”,是明顯的單方過錯。民眾的擔憂在於,“口角”一說若被認定,嫌疑人或因“事件觸發被害方也有過錯”而得到從輕。這種推論直接源於類似網絡輿情事件給網民所留下的“刻板印象”。
  同時,自媒體環境下,警方在案件信息公開上被賦予了更多的責任,也應有更多的慎重。據新華社報道,近年來,該邪教組織“全能神”曾在多地散佈宣揚“世界末日”等謠言邪說,組織製造社會恐慌,在河南就曾釀成多起慘案,公安機關等部門一直對其進行嚴厲打擊。
  當對“招遠命案”的關註視角,從簡單暴行轉移到邪教組織後,事實上也構成了民眾恐懼情緒的第二個來源。在這種情況下,戰勝邪教的恐懼也要靠警方及時主動公開信息。
  值得關註的是,5月31日“公安部打四黑除四害”官方微博在通報“山東招遠故意殺人案”時,就更全面地提供了案件事實。
  而在當地警方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,也通過視頻等通報現場細節,逐一回應民眾關心的問題。比如“口角”與“尋釁滋事”之辨,得到明確澄清。比如關於出警時間問題,招遠市公安局稱,110指揮中心當晚21時19分接到群眾報警後,指令轄區羅峰派出所和巡警大隊出警,隨後民警開著警車4分鐘就到了現場。再如關於案發時麥當勞是否作為問題,根據會上播放的監控視頻顯示,案發時,麥當勞身穿白色衣服的一名女性副經理曾兩次前往勸阻毆打,最後卻被兩名女性嫌疑人用頭盔扔打。這些細節都在一定程度上還原事件經過,也消除了一些輿論中誤解與傳言的影響,有利於祛除民眾的恐懼。
  應當說,“招遠命案”並不複雜,偵破難度也不大。但凶嫌行為令人髮指,且對象指向具有隨機性,已然引發了一定程度的社會恐慌。要面對那些仍隱藏在黑暗中的不明威脅,警民之間應有更多的互信。而充分的信息公開,嚴格的依法處置,才是戰勝突發安全事件的前提和基礎。
  相關報道見A03-A05版  (原標題:信息充分公開才能戰勝“招遠命案”的恐懼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q16eqmfi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