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新網北京12月15日電 (記者 尹力)“飲水思源·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展覽”於15日在首都博物館開幕,該展覽旨在借助中線工程通水的契機,進一步提高社會各界對南水北調的科學認知,向為工程建設作出貢獻的社會各界致敬,提升全社會飲水思源意識。
  據介紹,該展覽籌備歷時半年,中線工程建管部門、沿線省市相關部門和北京有關各方均提供了大量的珍貴資料和實物,展出內容涵蓋了歷史文化、國家決策、資源環境、水利、移民、文物保護等多方面內容。
  展覽分為文化篇、建設篇兩個展區,分別從“水對人類文明演變的重要影響、水對城市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”和“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必要性、決策過程和建設運行”兩個維度進行展示。
  其中,文化篇分為五個單元,“水生萬物”從人類起源、文明起源、城市文明、大河文明四個層面介紹水在孕育人類文明、推動人類社會進步過程中所起到的決定性作用。
  “水旱無常”從歷史上的洪、澇災害闡釋人與水的矛盾,通過“樓蘭古城的興衰”等一系列鮮活的事例,刻畫出了人類對於水患的記憶,對水產生的敬畏。
  “以水為利”表現了人類通過水利工程變害為利、改善民生的過程。鄭國渠、都江堰、靈渠、坎兒井、京杭大運河等一系列水利工程,講述了人類興修水利的歷史;對治黃、治淮等工程的回顧,展示了人類對水資源管理的高度重視;對“以水為力、城邑用水”的闡述,描繪了一幅城市因水而興的畫面。
  “‘自來’之水”展示了人類對輸送、凈化生活用水的探索歷程。
  “南水北調”在總結人水矛盾的經驗教訓基礎之上,揭示了南水北調工程的必要性、迫切性、歷史意義和歷史作用。
  建設篇分四個單元,作為重點的“建設與創新”中,依次介紹了工程沿線省市的建設情況,再現了膨脹土、沙河渡槽、穿黃工程、京石段應急供水工程、PCCP管道工程、西四環暗涵工程等科技創新點。
  “放心用水”從水質保護、水量調度、監測預警、用水安全四個方面,表現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為保護水質安全所做的工作和努力。水質是南水北調工程成敗的關鍵,國家和北京相關部門已建立聯合水質監測預警機制,對水質進行實時監控。其中,北京建立了來水“入京、入城、入廠”前的三道防線,以妥善應對水質突發事件。
 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需徵占一定量的土地,關停部分影響水質安全的企業。“移民奉獻”一章中展示了庫區移民、沿線徵遷和文物保護工作情況,反映了水源區及工程沿線為南水北調做出的巨大貢獻,闡釋了國家多項綜合措施確保搬遷移民“搬的出、穩的住、能發展、可致富”的工作情況。同時通過歷史資料體現了南水北調貫徹文物保護先行的理念。
  “引水固源”介紹了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工程效益、規劃展望以及對口協作工作,呼籲民眾珍惜南水北調工程的建設成果,用好每一滴來水。
  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歷經11年的建設期,已於本月12日通水。江水預計將於年內進京,屆時可大大緩解首都用水壓力,修複、提升生態承載力,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等重要戰略決策提供穩定可靠的水源支撐,大大有利於北京的可持續發展。
  據悉,今日開幕的“飲水思源·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展覽”計劃將持續至2015年上半年。(完)  (原標題: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展覽在京開幕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q16eqmfi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